来源:本站 | 时间:2017-01-08 12:29:20 | 阅读:1167次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人民群众对官场“庸懒散”、为官不为现象最朴素的表达,也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庸官、懒官、太平官的不满。
然而,面对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面对中央的三令五申,仍有一些基层干部顶风作案。比如,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近日通报的几名懒散干部。
“贪官猛如虎,庸官害如狼”,庸官的危害丝毫不亚于贪官。2014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对不作为的官员提出警告,“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
事实证明,对“懒政”的问责力度丝毫不亚于惩治腐败的力度。但问题是,在高压之下,为何还有人敢于“懒政”?根本原因还是政府部门和个人的权力责任不明晰。
根治“懒政”,关键在于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明晰权责,划定“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红线,明确勤政是领导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唯有将勤政上升为法治追求,依法惩治失职、渎职,才能“打醒”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官、庸官。(余飞)
,刑事律师